文艺争鸣

综合新闻

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具体讲的

来源:文艺争鸣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3
工业革命为什么形成,首先是教会力量的式微,进而是自发的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又又进一步壮大了具备资产阶级初步形态的力量。大航海时代带来的不只是财富,还有欲望与野心。就算是这样到十七世纪,工业革命才进入到大规模发展期。况且,思想是不能独立于物质基础之上的,思想解放的时代不多但也不少,可类似文艺复兴却不多。独尊最难过的地方在于,你不能保证他有着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可倘若完全放任思想自由,那分裂几乎是必然。中国那么多年的战乱,从东汉开始算都是开始陷入了一个问题: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一开始中国就关中这块地方肥沃富庶一点,皇帝占领这片土地,号令天下轻轻松松。跟你是不是儒家没关系,只要是大一统的帝国就必然要打两千年古代中国发展不起来,儒家不背锅。儒根据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写了一整本书的心得体会,后来有人看到那本心得体会觉得其中一句话很有道理,又为了解释这一句话写了一本书,几千年来都在研究心得体会的心得体会,就是没有想过认知这个世界。个人意见,别的国家不能算得上是家天下,家天下,国家即我家,群臣即管家,和西方的贵族那一套不是一回事。

家天下这一套最麻烦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伦理观从朝堂一直延伸到乡绅。最终搞出来士族集团,春秋战国时儒家不是主流,百家争鸣,没有文化垄断。到了汉武之后,个人认为是处于统治需求,独尊儒术,把文化统一了,副产品就是士族集团垄断文化。要甩锅儒家的,先了解清楚,儒家思想是什么。中国秦汉开始,一直尊的外儒内法,法家才是立国之本。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就是文雅点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孟子提出君轻民贵的思想。就是提出了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也是提倡孟子的君轻民贵,提倡以德治国,反对盐铁专营。

汉武帝并没听从他的提议,以严苛的法律治国,实行盐铁专突然间对李约瑟难题有了新的见解!英国工业革命最大也最根本的原因是殖民扩张,广阔的殖民地广阔,给英国本土的纺织工业以及其他工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和原材料。巨大的需求刺激生产,从而产生了技术革命的要求。没有这些,你随便哪一家来治天下都一样,都是皇权社会,都是同样的社会阶级矛盾。我还没有听到百家中的那一家要干革命建立议会的,也没听到说哪一家要扩张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的。所以百家争鸣,不要独尊谁,谁的思想都有可取之处,但都有它的局限性,墨家主要是比较喜欢它的科学思想。

本身吃苦就是反人性的。这是基于纯粹理性得到的结果,虽然是好事,但是感性方面是背道而驰。能遵从理性的人全部都是牛人,没有一个例外。但是又有几个能够真正遵从自己的理性呢。何况墨子这个吃苦思维是为了整个社会,对于个人没多大作用。合着我吃苦是给别人做贡献?真正能接受这种思维的圣人就更是稀有动物了东方和西方都经历过“百家争鸣”时期(春秋战国|古希腊),都有人借助逻辑推理去解释世界万物(墨家|亚里士多德等)。随后又都经历了中世纪的政教合一的时期(独尊儒术|天主、东正、伊斯兰教),宗教权威胜过一切,科学思想遭受打压。

也许西方也会像东方一样继续沿着政教合一的路线走下去,一直停留在中世纪。但是一些历史事件机缘巧合酝酿了一场变革:黑死病的大规模传播,削弱了基督教世界的权威,政教合一的禁锢开始松动。又由于力量衰弱,无法抵挡奥斯曼的进攻,罗马千年帝都被占领,贵族们仓皇出逃时,很多希腊罗马时代的巨作在西方世界重见天日。总之,一场突入而来的瘟疫和后续的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击碎了西方世界政教合一的枷锁,科学思想开始重新生根发芽结果。营,扼杀民间经济活力。他所谓的尊儒,只是尊儒家的一层皮,实质还是行法家之事。
上一篇:诸子百家争鸣的焦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