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争鸣

期刊导读

当代文艺批评面面观

来源:文艺争鸣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4

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相辅而成的,历来文艺的繁荣发展,都不能缺少文艺批评的积极作用。当今时代我们倡导和期待文艺大繁荣、大发展,理应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繁荣发展,这其中就有待于文艺批评发挥应有的作用。实际上,当今的文艺批评与过去传统形态的文艺批评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是充分开放多样显得颇为活跃,另一方面也让人感到多元混杂,似乎并没有起到文艺批评应有的作用。那么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当代文艺批评的现状,以及我们对于当今的文艺批评应当抱有怎样的期待,我想也许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或方面来进行一些观照分析。

第一,当今时代谁需要文艺批评?

如果说当今时代需要文艺批评,那么也许可以进一步追问,今天究竟谁需要文艺批评?不同的需求主体所需要和期待的东西显然是不相同的,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读者观众需要。读者观众为什么需要文艺批评?理由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期望文艺批评告诉我们哪些是好作品,值得去阅读和观看。如今每年出产那么多文艺作品,据说每年出版长篇小说近千部,拍摄影视作品也有数百部,其他类型的文艺作品也应有尽有数量难以计算。面对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的文艺市场,一般读者观众显然无从选择,如果文艺批评能够告诉我们哪些作品比较好,值得一读一看,无疑可以给读者观众有益的帮助,文艺批评理应起到这样的作用。其次是希望有人具体评析一下,有些在文艺界或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文艺作品,究竟应当如何来阅读理解?如果说它们好究竟好在哪里?如果说一些作品不好又究竟不好在哪里?文艺批评对文艺作品的评论分析,无疑有助于读者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获得教益。当然,这种评论分析只能说是提供一种参考,并不能代替读者观众自己的理解判断;二是创作者需要。创作者为什么需要文艺批评?理由也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希望有人能够告诉他,自己的作品写得怎么样?究竟写得好不好?实际上没有文艺家不在乎对其作品的评论评价,只不过有些人故作清高显得无所谓罢了。其次,对于一个认真敬业的创作者来说,他还希望知道怎样才能写得更好,从那些真正有见解的文艺批评中,文艺家是能够获得一些启示和教益的。正因此,法国戏剧评论家狄德罗才感叹说:“不管一个戏剧作家具备多大的天才,他总是需要一个批评者的……假使他能遇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比他更有天才的批评者,他是何等幸福啊!”当然,我们这里是从比较正常和积极的意义来讲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的作用。然而实际上也有不太正常的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些人需要文艺批评,是希望得到廉价的吹捧来抬高身价,或者通过文艺批评的炒作以获取名利,这当然另当别论;三是评论者自身需要。评论者为什么需要文艺批评?这理由应当很简单:首先是自我表现的需要,无论是什么样的评论者,都希望通过文艺批评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文艺观点和审美趣味,在文艺界获得一定的发言权,这在当今开放的时代,使这种需要和诉求具有了可能性。其次,如果再提升一个层次,则可以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的批评家,往往把文艺批评作为职业,从事文艺批评不仅是为了自我表现,而且也是自觉代社会立言,从时代要求和人民需要出发,力图用积极的文艺批评引导文艺事业健康发展,这当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责任担当和价值实现方式。四是社会文化管理者需要。对于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而言,文化艺术当然也是应当加强管理的,如果文艺市场混乱不堪显然也不是一件好事。政府对于文艺市场的管理,通常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运用行政方式手段加以管理,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许是必要的;另一种则是通过文艺批评加以引导,这应当说是一种按照艺术规律管理文艺的更好方式。社会文化管理者可以借助于文艺批评,组织开展某些重要文艺思想观念的讨论,组织对某些值得关注的文艺创作现象和重点作品的评论,通过积极的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倡导积极健康的文艺价值观,从而起到应有的价值导向作用。这比单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文艺管理,显然更为有利,也可能更为有效。

第二,当今时代谁在从事文艺批评?

这个问题其实也并不那么简单。据法国著名批评家阿尔贝·蒂博代在《六说文学批评》中的说法,他认为文学批评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这个说法大致不差,但在当今时代显然更为复杂多样。关于“自发的批评”。这种批评最早和最常见的是口头批评,如过去时代上流社会沙龙和茶楼酒馆里的谈文论艺往往是一种时尚。后来报刊发达了,就出现了报刊上长短不拘的各类评论文章,被人称为“报刊批评”或“媒体批评”。如今进入电子网络时代,则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文艺批评,这些大多都属于“自发的批评”。此类文艺批评的主体是普通的读者观众,特别是文艺爱好者,以及文艺报刊从业者等等,他们往往从自己直接的观感出发,对文艺作品加以品评和议论。这类文艺批评的特点,一是比较真实,有什么说什么,不需要刻意包装和伪饰;二是也比较随意,品评褒贬随意而为,不必去找什么理由和根据,当然更不求准确和深刻。尤其是在当今的网络批评中,这种随意性可能更为突出,乃至成为非理性化的“吐口水”行为,这就与通常所说的文艺批评相去甚远了。关于“职业的批评”。通常也称为专家批评、批评家的批评等等。这些职业化的批评家大多分布在文联作协、文艺报刊或文艺出版等部门,当然也还包括一些不受职业身份所限而实际上热衷于文艺批评的人。职业的批评家通常训练有素,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眼光,具有独到的文学见解和审美判断分析能力,因此其文艺批评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言而喻。职业的批评无疑是文艺批评中的主力军。关于“作家的批评”。 蒂博代所谓“大师的批评”指的就是这类著名作家的批评,文学史上有不少著名文艺家,不仅自己创作文艺作品,而且还喜欢评论其他作家的作品。如蒂博代认为,雨果《〈克伦威尔〉序言》《论莎士比亚》都是很杰出的批评,托尔斯泰《〈莫泊桑文集〉序》也是如此。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中,鲁迅、茅盾等都是名副其实的批评家。当代著名作家中,王蒙、陈忠实等人的文学批评也都是颇有特色的。与职业的批评有所不同,作家的批评可能更多是经验性的,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从艺术直觉、艺术感悟出发,更为懂得和尊重艺术规律,所以更为切实。更重要的是,因为作家自有创作体会甘苦自知,因此也能体会别人创作的甘苦,能很好地理解作品,使文艺批评充满热情和流露天性。蒂博代特别看重这一点,认为“作家熟悉天性,热爱天性,尊重天性,并由此产生一种热情”,这就使他们的文学批评“充满创造的热情”。关于“学院派批评”。也有人称之为学者批评,通常是指高校或科研院所里的文艺研究者或批评家,他们与职业的批评家既相近又不同。学者批评对于文艺创新发展的敏感性,以及对于文艺作品的审美感悟分析方面可能不如职业批评家,但他们却可能有更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更宽阔的文艺视野,对于文艺批评的学理性和价值理念、审美理想等有更为自觉的追求。这样的文艺批评无疑有利于提升批评的境界和品格。当然这也容易带来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按蒂博代的看法,此类批评需要防止和避免的最大问题,是为了“理念”而忽视甚至扼杀“趣味”,而文艺最重要的东西恰恰是创作个性和艺术趣味。总体而论,当今文艺批评的队伍其实是比较松散的,从文艺批评队伍建设的意义而言,以怎样的方式建立起一种机制,把各种类型的文艺批评力量组织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文艺批评的积极作用,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